旅游資源普查(四)
文章來源:網絡 添加時間:2024-06-06 瀏覽次數:2360
《河南省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試行)》
目錄
1.編制原則
2.主要變化
3.術語和定義
4.旅游資源分類
5.旅游資源調查
6.資源單體評價及資源富集區認定與評價
7.提交文(圖)件
一、編制原則
以《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為基礎;
結合河南省實際,調整了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部分內容;
突出河南特色旅游資源與市場的有機銜接,以及對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綜合評價,更加適用于河南省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與管理。
二、主要變化
與GB/T 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相比,科學吸納河南省旅游業發展實踐經驗,對旅游資源分類進行相應調整,并做編輯性修改。
——資源分類表做了繼承性修編,分類層次和類型進行了調整;——資源主類仍為8個;
——資源亞類設置了26個,比原亞類總數新增3個,分別為文創產品、特色飲食及文藝活動;
——資源基本類型設置了116個,比原基本類型總數增加了6個,分別為早期文明遺存、傳統武術、文化IP及衍生類文創產品、特色美食、特色飲品及現代演藝。
三、術語和定義
旅游資源 :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一有兩可:
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可以為旅游業開發利用
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旅游資源是開放性的資源,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斷推陳出新,是開放性的動態資源。
旅游資源單體 :
可作為獨立觀賞或利用的旅游資源基本類型的單獨個體,包括“獨立型旅游資源單體”和由同一類型的獨立單體結合在一起的“旅游資源綜合體”。區別可通過如下例子便于理解:
獨立型旅游資源單體——單個石柱——恩施大峽谷——一炷香
旅游資源綜合體——一片石柱——梭布埡石林
一個景區就是一個旅游資源單體么?旅游景區是以旅游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其可能包含多個旅游資源單體,例如:云臺山景區。
四、旅游資源分類
旅游資源—八主類
(一)分類原則
依據旅游資源的性狀,即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征劃分。
(二)分類對象
分為兩類:
a)穩定的、客觀存在的實體旅游資源;
b)不穩定的、客觀存在的事物和現象。
自然類均為實體類:如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等;
人文類部分為實體類:如建筑與設施、旅游購品等;
人文類少量為事物現象類:如地方習俗、地方事件、農時節日等。
(三)分類結構
分為“主類”“亞類”“基本類型”3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旅游資源類型有相應的英文字母代號,旅游資源基本類型后面進行逐一介紹。
概括來說,新增五處,修改兩處:
五、旅游資源調查
(一)基本要求
01應保證成果質量,強調整個運作過程的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做到內容簡潔和量化。
02應充分利用與旅游資源有關的各種資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統計、填表和編寫調查文件等工作。調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轉化、利用這些資料和研究成果為主,并逐個對旅游資源單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包括訪問、實地觀察、測試、記錄、繪圖、攝影,必要時進行采樣和室內分析。
03旅游資源調查分為“旅游資源詳查”和“旅游資源概查”兩個檔次,其調查方式和精度要求不同。
(二)旅游資源詳查
01適合范圍和要求
適用于了解和掌握整個區域旅游資源全面情況的旅游資源調查。
應完成全部資源調查程序,包括調查準備、實地調查和成果提交。
應對全部旅游資源單體進行調查,提交全部“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
02調查準備
調查組成員應具備與該普查區旅游環境、旅游資源、旅游開發有關的專業知識,一般應吸收旅游、環境保護、地學、生物學、建筑園林、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參與。
根據文件的要求,進行技術培訓。
準備實地調查所需的設備,如定位儀器、簡單測量儀器、攝影設備等。
準備多份”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
03資料收集范圍
與旅游資源單體及其賦存環境有關的各類文字描述資料,包括地方志、鄉土教材、旅游區與旅游點介紹、規劃與專題報告等。
與旅游資源普查區有關的各類圖形資料,重點是反映旅游環境與旅游資源的專題地圖。
與旅游資源普查區和旅游資源單體有關的各種照片、攝影資料。
04實地調查程序和方法
①確定普查區內的調查小區和調查線路
可將整個普查區分為”調查小區“。調查小區一般按行政區劃分,也可按照現有或規劃中的旅游區域劃分。
調查線路按實際要求設置,應貫穿普查區內所有調查小區和主要旅游資源單體所在的地方。
②選定調查對象
宜選定下述單體進行重點調查:
具有旅游開發前景,有明顯經濟、社會、文化價值的旅游資源單體;集合性旅游資源單體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普查區形象的旅游資源單體;
對下列旅游資源單體暫時不宜進行調查:
明顯品味較低、不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與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相違背的;開發后有損于社會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環境問題的;影響國計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區域內的。
③填寫《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
應對每一調查單體分別填寫一份《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
六、資源單體評價及資源富集區認定與評價
(一)資源單體評價
01總體要求
應按照旅游資源分類體系對旅游資源單體進行評價。
應采用打分評價方法。
評價應由調查組完成。
02評價體系
根據“旅游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賦分。
本系統設“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兩個檔次。
評價項目為“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三個方面。
03計分方法
基本分值
旅游資源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用量值表示(見表1)。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
“附加值”中“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分正分和負分。
每一評價因子分為4個檔次,其因子分值相應分為4檔。
計分與等級劃分
根據對旅游資源單體的評價,得出該單體旅游資源共有綜合因子評價賦分值(見表2)。
依據旅游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旅游資源評價劃分為五個等級。
未獲等級旅游資源得分小于或等于29分。
(二)資源富集區認定與評價
旅游資源富集區:
一定空間范圍內旅游資源豐富且符合等級、類型要求的資源單體集聚而成、優質旅游資源占比較高,可供旅游業高質量開發利用的區域。
七、提交文(圖)件
(一)文(圖)件內容和編寫要求
在旅游資源普查和評價的基礎上,市、縣分別編制相應的普查成果,并按程序報審。統籌編制省級成果,建成全省旅游資源數據平臺。全部文(圖)件應包括《旅游資源普查區實際資料表》《旅游資源圖》《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旅游資源詳查和旅游資源概查的文(圖)件類型和精度不同,旅游資源詳查應完成全部文(圖)件,包括填寫《旅游資源普查區實際資料表》,編繪《旅游資源地圖》,編寫《旅游資源調查報告》。成果清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01縣級成果(2024年9月底之前完成)
①《***縣(市、區)旅游資源普查技術方案》;
②《***縣(市、區)旅游資源普查普查報告(包含附圖和旅游資源名錄)》;
③《***縣(市、區)旅游資源實際資料表》;
④《***縣(市、區)旅游資源調查表》;
⑤***縣(市、區)旅游資源普查資料搜集清單及相關資料;
02市級成果
匯總市轄區、縣普查成果資料,編制形成17份《**市旅游資源普查報告(含附圖及資源名錄)》。
03省級成果
①《河南省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總結報告》;
②《河南省旅游資源普查報告》內容包括普查區旅游資源賦存環境、旅游資源開發歷史與利用現狀、旅游資源類型分析、旅游資源評價分析、旅游資源空間特征分析、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議和附件《旅游資源名錄表》等。報告應全面、客觀和準確反映普查區旅游資源情況,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議應具有實際指導性。
③河南省旅游資源管理與應用平臺
本次全省普查工作,將建立旅游資源大數據平臺。系統需填報錄入本次普查工作所形成相關文字、表格、多媒體等全省旅游資源信息,亦作為今后我省新發現、新認定旅游資源的增補填報使用。系統依據設置權限可供各級相關部門共享,實現全省旅游資源的網絡化管理。
(二)文(圖)件產生方式——《旅游資源普查區實際資料表》的填寫
01普查區旅游資源調查、評價結束后,應由調查組填寫。
02按照附錄C 規定的欄目填寫,欄目內容包括:
a) 普查區基本資料;b) 各層次旅游資源數量統計;c) 各主類、亞類旅游資源基本類型數量統計;d) 各級旅游資源單體數量統計;e) 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名錄;f) 資源富集區名錄;g) 調查組主要成員;h) 主要技術存檔材料。
03《旅游資源普查區實際資料表》同樣適用于調查小區實際資料的填寫。
(三)文(圖)件產生方式——《旅游資源圖》的編繪
《旅游資源圖》分“旅游資源圖”、“優良級旅游資源圖”,“旅游資源富集區分布圖”:
01“旅游資源圖”,表現五級、四級、三級、二級、一級旅游資源單體。
02“優良級旅游資源圖”,表現五級、四級、三級旅游資源單體。
03 “旅游資源富集區分布圖”,表現資源富集區。
編繪程序與方法
①準備等高線地形圖和調查區政區地圖等工作底圖:
②在工作底圖的實際位置上標注旅游資源單體,旅游資源富集區需將范圍繪出。各級旅游資源應用表2中的圖例。
③單體符號一側加注旅游資源單體代號或單體序號。
(四)文(圖)件產生方式——《旅游資源普查報告》的編寫
各普查區編寫的旅游資源普查報告,基本篇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