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鄉村振興如何推動
城鄉融合怎么發展?
6月30日下午
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西安市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新聞發布會
會上
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
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
分別介紹了各自領域相關工作推進情況
及下一步工作規劃
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藍田縣簸箕掌新農村一角。
市農業農村局
亮點: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率96.77%
舉措: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我市農村面積占總面積90%以上,有近300萬人居住在農村。要努力補齊農業農村短板,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業農村是重中之重,是城市發展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板塊。”發布會上,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促進城鄉規劃、產業、生態、資本要素融合發展取得了新突破。
在一二三產持續融合發展方面,上半年,夏糧產量預計達到67萬噸,蔬菜產量209.8萬噸,完成了17個市級電子商務示范村建設,認定石羊好邦肉雞等18家產業化聯合體為市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10個新建的田園綜合體均進入實質性建設期。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1家、省級51家;農民合作社5078家,家庭農場750家;全市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023名,認定職業農民9240人。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我市已實現村莊清潔行動全覆蓋,建成美麗宜居村莊373個,建成示范村300個,農村環境顯著改善。高陵區被國務院評為全國人居環境激勵縣。持續提升完善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涉農區縣、開發區、西咸新區應發證88.2368萬戶,已頒證85.3889萬戶,頒證率96.77%。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截至6月20日,已啟動1532個行政村農戶信用評級工作,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9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市農業農村局表示,將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提升蔬菜、果業和畜牧業發展水平,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升農業品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電子商務,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村莊,讓農民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樣的生活水平與公共服務,把農村建設成為繁榮、富裕、美麗的現代化農村。
市資源規劃局
亮點:村莊規劃編制堅持“五個突出”
舉措:繪制全市村莊用地現狀“一張圖”
今年是我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也是我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啟動之年。市資源規劃局局長馮濤介紹:“在本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我市堅持統籌城鄉協調一體發展,堅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堅持全域全要素統籌發展的總體思路,建立市、縣、鎮(街)‘三級’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三類’的規劃體系,構建城鄉聯動發展格局。”
在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堅持突出綠色發展、突出以人為本、突出多規合一、突出關中特色、突出因地制宜等“五個突出”。突出綠色發展,注重對秦嶺、渭河生態環境,耕地資源、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地質遺跡的保護,突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突出以人為本,強調尊重民意,把為村民服務、讓村民參與、使村民滿意、讓村莊宜居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多規合一,統籌村域全部國土空間,整合現有的村土地利用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突出關中特色,尊重村莊現狀,注重保護和活化利用文物古跡、傳統民居,營造彰顯關中特色的村莊風貌。突出因地制宜,根據村莊的區位條件、發展現狀和類型,進行分類發展,不貪大求全,不搞一刀切。
按照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全市各區縣對1980個行政村村莊進行了類型劃分。在此基礎上,按照“固化一批、減量一批、集聚提升一批”的思路,一方面,完成了“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等4個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項目所在鎮(街)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正在推進臨潼區宋家村等4個省級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另一方面,還正在推進14個市級、30個區縣級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工作。
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等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豐富的村莊,是彰顯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記者提問環節,就我市有特色的傳統村落如何編好村莊規劃,馮濤介紹,按照中央相關精神,我市制定了《西安市村莊分類標準》,對特色保護類村莊提出了明確的劃分要求。按此標準劃分,我市共有特色保護類村莊212個。市資源規劃局將主要從抓保護、抓修復、 抓短板、抓融合四個方面抓好特色保護類村莊發展。
下一步,市資源規劃局將加快推進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開展村莊用地現狀摸底調查,繪制全市村莊用地現狀“一張圖”,逐步建立鄉村規劃師制度,通過規劃引領、要素保障,著力構建我市城鄉聯動發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終南山下的最美鄉鎮——山水楊莊。
市生態環境局
亮點:有效治理管控1200多個行政村生活污水
舉措:年底行政村治理管控將達65%和35%
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劉軍介紹了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展。據悉,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涉及灞橋、閻良、臨潼、長安、高陵、鄠邑、周至、藍田8個涉農區縣和西咸新區、高新區、國際港務區3個開發區。去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到全市十項重點工作任務后,工作推進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劉軍介紹,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分規劃編制、試點示范、全面實施“三步走”推進。為更加科學精準做好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區縣、開發區根據各自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納入市政管網、集中式污水處理、分散式污水處理、收集轉運等模式進行有效治理。對于基礎條件差,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區域加大生活污水原位消納,循環利用,減少污水排放,實施有效管控。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累計數量分別為850個和423個。
據悉,按照去年9月我市印發的《西安市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別達到65%和35%。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優化治理模式,提升完善“六位一體”運行維護管理體系,積極拓寬資金渠道,不斷提升我市水環境質量。
市住建局
亮點:207個美麗村莊建設啟動215個
舉措:建設一批美麗宜居村莊片區
全市累計創建了市級美麗村莊373個,其中44個村被評為全省美麗村莊示范村;鄠邑區李家巖村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村莊”;高陵區何村被評為“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長安區勞動村、周至縣渭旗村等5個村莊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新聞發布會上,市住建局局長苗寶明細數了我市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績。他介紹,通過幾年的持續創建,全市農村環境面貌顯著提升,美麗村莊已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家園和市民休閑旅游的樂園,并實現了村莊由“臟亂差”到“凈靚美”、由“重顏值”到“重內涵”,干部由“要我干”到“我要干”,鄉村由“一處美”到“片片美”等四個方面的切實轉變。
市住建局把“修復優雅傳統建筑、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閑生活方式”作為美麗村莊建設方向,圍繞關中味道,做到就地取材,保留鄉土氣息。在該理念的引導下,農村居民家中廢棄的瓦缸、石罐、石碾、石磨和廢棄的農具、電視機、縫紉機等老舊物品成為了村莊景觀的點綴,既節省了建設成本,又展示了村莊傳統的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變大門樓、大雕塑為小景觀,變景觀樹種為本土高大喬木,形成“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麗村莊鄉土畫卷。
另外,按照“多村統一規劃,區域一體建設,串點出彩成景”的思路,目前全市已經基本形成了以秦嶺自然景觀為背景的環山路沿線美麗宜居村莊片區、以石川河水文資源為主線的沿河美麗宜居村莊片區、以白鹿原櫻桃等農副產品采摘為依托的塬上美麗宜居村莊片區,為全市下一步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實現農村居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礎。據悉,2020年,市住建局207個美麗村莊建設任務,目前已啟動215個。
苗寶明介紹,目前市住建局正在謀劃開展美麗村莊連片建設,準備將2017年以來創建的美麗村莊串珠成鏈、連片成景,在環山路、渭河、石川河、白鹿原等重點區域,通過實施規劃、道路、設施、產業、資源、旅游“六個連片”建設,規劃提升一批美麗宜居村莊片區,并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鄉村旅游元素,查漏補缺、優化設計,助推美麗村莊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一時美”到“持續美”,真正使美麗村莊連片建設成為我市脫貧攻堅的抓手、美麗村莊的名片、鄉村旅游的標桿。
市城管局
亮點: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達92%
舉措:年底農村垃圾分類覆蓋50%
“自農村垃圾革命工程實施以來,市城管局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建立了村收集、鎮街轉運、區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和處理運行體系,形成了門前自己管、村道有人掃、垃圾規范倒的工作格局。”市城管局局長張水利介紹,目前,全市11個涉農區縣、開發區,137個街鎮共配備各類農村生活垃圾清運車7875輛、運行農村生活垃圾壓縮站88座、生活垃圾處理廠7座、生活垃圾收集設施8.8萬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蓋率達100%,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治理效果非常明顯,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據悉,目前,每個村小組至少配備1個垃圾集中收集箱,街、鎮建有垃圾壓縮轉運站,生活垃圾定時由村集中收集轉運至壓縮站,經過壓縮后轉運至填埋場或焚燒廠處理。為集中解決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市城管局從2017年起組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整治工作,同時加強后期監管防止問題反復。另外,對工作開展較好的區縣進行獎補,目前2019年度7400萬元資金已全部發放到位。
記者提問環節,張水利就農村如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進行了詳細解答。我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遵循“好懂易記、簡便易行”的原則,將生活垃圾分為“會爛”和“不會爛”兩類,執行“兩次四分法”的分類方法(注:會爛垃圾,指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及果皮等。不會爛垃圾,指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等)。“兩次”是指農戶將“會爛”和“不會爛”兩類垃圾分別投入分類垃圾桶內完成第一次初分,保潔員對各戶投放于分類垃圾桶中的垃圾再次進行第二次細分。“四分”是指保潔員在第二次細分工作中,將廚余垃圾分為一類,投入堆肥間進行堆肥;將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分為一類,出售給物資回收部門;將混入的有毒有害垃圾分為一類,按國家有關規定交由專業公司運輸、處置。
張水利表示,對照《西安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工作要求,要確保今年年底完成全市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分類覆蓋率50%的目標任務。為此,市城管局將繼續加強生活垃圾設施建設,持續抓好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監管,與全市400余萬農民朋友一道,合力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讓鄉村更美麗、讓生活更美好。(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雪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