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譜新篇丨鄭欒高速與伏牛山區旅游融合發展亮點紛呈
文章來源:網絡 添加時間:2021-12-20 瀏覽次數:2051
旅游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交通運輸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推動交旅融合發展,對于加快交通運輸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建設交通強省、文化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堅持發揮“先行官”作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持續完善“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啟動實施了一大批高速公路、普通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客運場站和水運項目,持續拓展交通基礎設施旅游服務功能,助力了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高速公路與旅游融合發展持續深入
以構建外通內聯的骨干交通網為重點,持續加大建設投入力度,推動高速公路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一是重要景區覆蓋率大幅提升。《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規劃新增高速公路線路35條、3750公里,其中涉及“三山”片區線路20條、2330公里,占規劃新增總里程的62%,與全省旅游發展思路高度一致。其中,去年底通車的鄭欒高速堯山至欒川段,被譽為“云中高速”“最美高速”,該高速穿越三市(平頂山、洛陽、南陽)四縣(魯山、嵩縣、欒川、西峽),連通中原大佛、木札嶺、白云山、老君山等40余處景區,充分踐行了交通旅游融合理念。今年9月通車的鄭欒高速欒川至西峽雙龍段,是“最美高速”的“接力”,途徑老界嶺、養子溝、龍峪灣等多個4A及以上景區,可以說,“最美高速”又“美”48公里。目前,全省已實現5A級景區高速公路全覆蓋,4A及以上景區通達高速比例達到90%,高速公路對旅游發展的支撐服務作用不斷增強。二是“服務區+旅游”發展模式不斷創新。拓展服務區旅游服務功能,設立旅游咨詢服務臺,實時發布景區周邊交通狀況,推介文化旅游產品等,滿足游客休閑、娛樂等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開展交旅融合服務區策劃,如途徑信陽市南灣湖、雞公山等眾多景區的沿大別山高速,自設計之初即編制了交旅融合策劃方案,高標準推進湯泉池、豫楚關等4個開放式服務區建設,打造了高速公路交旅融合的新標桿。三是交通旅游標志逐漸完善。在連霍高速、洛欒高速、滬陜高速、鄭云高速等高速公路上設立了“清明上河園”“洛陽欒川縣老君山”“洛陽白云山”“南陽內鄉縣衙”“焦作云臺山”等30余個國家4A及以上旅游景區,103款旅游區預告標志,既宣傳了我省旅游景區,也為自駕游客提供了指引。
普通干線公路景區連通水平不斷提高
大力實施普通干線公路“樞紐節點暢通提質”工程,以提升等級、改善路況為重點,持續加大普通干線公路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提升旅游景區對外連接道路等級和服務水平。目前,全省所有旅游景區中,13處城區以外的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已有3處實現一級公路連接,8處實現二級公路連接,二級及以上公路連通率達85%;143處位于城區以外的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已有47處實現一級公路連接,79處實現二級公路連接,二級及以上公路連通率達88%。
鄉村旅游路建設亮點紛呈
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契機,堅持因地制宜,加快“交通+生態”“交通+旅游”發展,著力改善農村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環境,建設實施了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有效銜接景區公路、自然保護區、特色村鎮、生態休閑示范區等,助力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落地。南陽市淅川縣投資25億元建設的丹江口環庫公路,被譽為中國“最美環湖公路”;信陽市羅山縣依托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何家沖建設的紅色旅游公路——羅山縣1號旅游公路,有力助推羅山縣全域旅游快速發展;林州市林石公路成功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極大地帶動了沿線特色產業和旅游業的興旺發展。
水上旅游初具規模
充分利用水域資源,大力發展通航庫區(水域)涉水旅游,加強水上旅游線路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務建設,鼓勵發展旅游客運碼頭、豐富旅游產品。目前,全省已有50余處通航庫區開通了水上旅游客運,從事水上觀光旅游企業32家,從事旅游客運船舶380艘。其中開封市、許昌市依托豐富的城市水系,開通了夜航旅游觀光線路;小浪底庫區不斷加快水域旅游產品開發,加強旅游客運碼頭、游艇停靠點、環湖公路建設,完善水上旅游線路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走出了交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和文化強省建設,下一步,全省交通運輸系統要按照“統籌協調、因地制宜、示范引導、融合發展”的工作原則,重點抓好“四個融合”。
深化交通旅游機制融合
一是深化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機制。充分發揮交通、文旅等部門管理協調聯動機制作用,在深入總結首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景區)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協同推進示范工程建設。支持各地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生態綠色智慧的旅游公路建設試點工程。加強項目規劃、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協同聯動,統籌考慮交通設施、旅游配套、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規范標準,統一設計,同步實施,高效組織。二是創新完善融合發展融資機制。積極探索采取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PPP、交通建設與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打捆招商等模式推進旅游公路、配套設施、房車營地等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沿線土地利用、資源開發與交通建設、旅游發展的統籌整合。創新探索交通支撐旅游發展、旅游反哺交通發展的融資模式。三是強化交通旅游市場監管機制。推動實現“正規社、正規車、正規導”“三正”服務模式。發揮綜合交通運輸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作用,切實規范旅游包車客運經營行為,加強旅游包車客運價格管理,依法嚴格懲處各類道路運輸非法營運行為。強化旅游交通信用管理,拓展12328監督服務功能,完善旅游交通服務質量投訴處理制度,暢通投訴渠道,建立考核評價制度。
強化交通旅游網絡融合
一是打造“快進”旅游交通骨干網絡。著力提升高速公路主通道能力,持續完善大別山、太行山、伏牛山等文旅資源富集區高速公路通道,高速公路“13445工程”中,涉及“三山”片區的高速公路項目33個,占全省項目總數61個的54%;里程2096公里,占全省總里程3643公里的58%;投資2122億元,占全省總投資4167億元的51%。完善旅游高速出入口布局,打造“快進”旅游交通骨干網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通達性和便捷性。二是以加強重要景區公路銜接。暢通國道107、國道310等國道主干線和一批國省道瓶頸路,暢連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鐵站、機場、主要景區等重要節點,實施國道345南陽境、國道344欒川境改建工程等“三山”片區普通干線公路項目23個、715公里,推動伏牛山、大別山、太行山、沿黃等旅游風景道建設。三是助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加快推動農村公路骨干路網提檔升級,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基礎網絡提質改造,打造陸渾水庫環湖路、前坪水庫環湖路、鴨河口水庫環湖路等一批集觀光休憩于一體的復合型旅游路,加快“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公路建設,促進“農村公路+旅游”“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四是大力發展水上旅游。提升改善黃河小浪底庫區航道通航條件,加快大運河旅游航道開發,因地制宜實施一批旅游碼頭,推動交旅融合發展。
加快交通旅游設施融合
一是提升交通服務設施旅游功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游、消費等復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增設景區門票售賣點、房車車位、充電樁等設施,建成沿大別山高速盛龍潭、南灣、將軍縣等10個以上高速公路特色主題服務區。積極推進普通干線公路服務區建設,因地制宜在公路沿線增設觀景臺、汽車露營地、自行車道、步道等設施。二是依托客運樞紐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公路客運站場體系,支持西峽縣城鄉聯營客運站、淅川縣金竹河一級旅游客運站、嵩縣汽車站等項目建設,完善站場旅游咨詢服務系統、標識引導系統,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詢、集散等綜合服務,加強各種運輸方式有效接駁。三是打造特色旅游交通引導標識。按照標準化、整體化、特色化的要求,統籌謀劃旅游交通標志標牌布局,將通往旅游景區的標志標牌與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對已有的旅游交通標志標牌實施標準化改造,充分體現區域人文特征及旅游特色。
促進交通旅游服務融合
一是創新發展旅游客運服務。推動道路客運服務、出行信息服務與旅游深度融合,支持客運站提供班車旅游、車輛租賃、票務代理等服務項目,開通機場、鐵路站至景區景點的旅游直通車,推出公交旅游觀光線路,推廣“交通+門票”等一站式票務服務,構建“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慢游”交通網絡。二是共享旅游交通信息服務。建立交通、文旅部門大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游交通信息融合應用,引導互聯網平臺和市場主體參加交通旅游服務大數據產品及增值服務開發,運用網站、微博、微信、APP等媒介,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交通出行、旅游等綜合信息服務。三是注重挖掘交通文化旅游產品。加強對具有歷史文化、精神價值等意義的交通遺產資源的保護開發研究,完善旅游線路與展示平臺,結合具有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的旅游線路和交通工具,打造交通旅游產品。鼓勵富有觀賞價值的大型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在設計新建時增加停車、觀景、衛生等服務設施,已建成的可結合大修、改擴建增加觀景服務等功能。
當前,距離年底不足一個月,交通運輸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依然繁重復雜,我們要堅持目標不變、力度不減,全力沖刺各項目標任務,確保完成投資1100億元以上,超額完成1000億元年度投資目標。要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鄭州至洛陽等16個、1050公里、1640億元項目12月26日開工建設。要緊盯交通運輸災后恢復重建進度,確保年底前完成受損路段除險加固和基本功能恢復。要切實鞏固交通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果,堅決杜絕相關問題反彈回潮。要扎實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要認真落實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堅決阻斷疫情通過交通運輸環節傳播蔓延。要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確保雙節等特殊時間節點行業穩定。要認真細致做好全年工作總結,提前謀劃明年工作,努力實現“開門紅”。
加快推動全省交旅融合發展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真抓實干,盡早取得實效。讓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加強統籌協調、狠抓工作落實,齊心協力,開拓進取,解放思想,精準發力,持續推進交旅融合向縱深發展,奮勇開創交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建設交通強省和文化強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