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勢,在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雙重動力的推動下 生態+民宿,成為寧武農民增收新路徑
文章來源:網絡 添加時間:2022-04-07 瀏覽次數:1509
今年深秋時節,不少游客走進忻州市寧武縣,他們在蘆芽山上觀賞美景,感嘆自然之美;到萬年冰洞,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進寧化古城,體驗邊塞的風土人情;住在鄉村民宿,品嘗美食感悟鄉愁……
寧武縣生態自然,風光秀美,十分適宜“洗眼、清肺、養心”。近年來,寧武縣立足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勢,在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雙重動力的推動下,走出了一條“生態+民宿”之路。
寧武縣涔山鄉漚泥灣村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與涔山鄉政府隔河相望,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萬年冰洞旅游勝地就途經此村,附近還有情人谷、懸空村等寧武縣域多處重點旅游景點,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
在寧武縣推出“旅游+”的精準脫貧大思路后,2018年,當地土生土長的80后小伙張躍俊看到鄉里村里開發旅游,就籌集資金10萬元,經營起一家有20間客房的民宿,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憑著踏實苦干的精神,張躍俊一家的經濟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村里成了出了名的“致富帶頭人”。
“現在旅游發展起來了,來我們這里游玩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全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飯’,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張躍俊說話的語氣中都充滿著喜悅。
在他的示范引領下,漚泥灣村里的許多人競相做起了民宿生意。一間又一間的民宿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目前,寧武旅游民宿從總體上看,發展態勢較好,尤其是在‘五一’‘國慶’等節假日,‘一房難求’已成常態。”寧武縣文旅局局長閆鵬說,“發展旅游民宿,拉動了當地消費,已成為寧武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民宿為傳統鄉村賦予了嶄新的靈魂。截至目前,寧武縣注冊住宿企業70家,一部分旅游民宿獨具特色,有的具有“兵工廠”文化特色,將“紅色”元素融入建筑和菜品服務中;有的處在鄉村旅游點內,環境優雅,配以游樂設施、農事用品展區及農產品銷售,相得益彰;有的與鄉村飲食、古村落和傳統風貌相結合,共同構建“特色民宿+度假休閑”產品體系,打造古村民宿度假區和鄉村康養飲食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購、宜養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如今,特色農家樂和民宿已成為吸引各地游客來寧武旅游體驗的打卡地。
在大力發展民宿和生態旅游的同時,寧武縣鄉村旅游產品也在不斷豐富,將吃、住、行、游、購、娛等傳統旅游要素以及科普、康養等新型旅游要素與農業、農村、農民、農居等有機結合,以鄉村飲食、古樸村落、傳統風貌為賣點,在發展具有引領性的鄉村民宿客棧基礎上,逐步衍生出食宿接待型、觀光采摘型、特色餐飲型、休閑度假型、民俗風情型、天然氧吧型等多種旅游形式,留住鄉土味道、保持鄉野風貌、再現鄉愁民俗。
與此同時,該縣主推地方名優產品,扶持發展剪紙、根雕等手工藝品,毛建茶、沙棘飲料、蘑菇、蕨菜等特產,胡麻、莜麥等有機雜糧,緊扣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供給。利用旅游產品的影響力,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生態蘆芽,魅力寧武。今年以來,寧武縣準確把握發展生態鄉村旅游定位,制定鄉村旅游標準化服務細則,立足原始景觀、古老建筑和非物質文化等,對涉旅鄉(鎮)村進行了總體規劃,堅持“一村一品”、錯位發展,著力打造一批景色各異、特色鮮明的鄉村休閑精品旅游景點、精品旅游新村。積極申報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人家”,完善15個鄉村旅游景點,爭取提升改造100個“汾河人家”,打造具有寧武特色的原生態康養民宿集散地,讓旅游富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極大拓展。
藍天碧水,游客忙著拍照,這是他們眼中的綠水青山;景區周邊,村民呵護著一草一木,這是他們眼中的金山銀山。“鄉村旅游給我們指明了致富路,也提升了幸福感。”寧武縣很多村民不約而同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