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金秋走基層 · 打卡五彩河南 文創橙 數字文旅異軍起
文章來源:網絡 添加時間:2021-10-09 瀏覽次數:1766
在河南博物院沉浸式體驗千年古樂的空靈唯美,到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感受《清明上河圖》的光影震撼,穿梭非遺文創市集領略琳瑯滿目的時尚設計和數字化創意……隨著5G時代的到來,AI互動、裸眼3D表演、沉浸式體驗等科技創新為文化插上了騰飛之翼,我省數字化文旅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讓“詩和遠方”觸手可及。
生生不息 只有河南
“我愛你,中國”“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今年國慶假期,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策劃推出了別出心裁的“閉園秀”,在夜間把網友對祖國的真摯祝福投射在幻城入口處長328米、高15米的夯土墻上,瞬間點燃了現場游客的愛國熱情,他們不約而同唱起《我愛你,中國》,致敬偉大的祖國。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戲劇聚落群,自今年6月開城以來,迅速成為各地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文化地標。這里有56個迷宮般的格子狀院落,有大大小小21個劇場,共同講述著“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讓更多人感受戲劇文化魅力乃至中原文化的厚重。
“白天,藍天白云與質樸的黃土院落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自然畫卷。到了夜晚,幻城迅速‘變身’,處處上演時尚大氣的光影盛宴,移步換景,令人著迷。”在廣州工作的河南老鄉荀曉玲趁國慶假期回家第一時間來到幻城打卡。她花了3天的時間,體驗了21個劇場,不停地用“無比震撼”來形容《幻城》《火車站》《李家村》三大主劇場劇目。“在這里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光影秀,更看到了中原大地上徐徐展開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畫卷……生生不息,只有河南!”荀曉玲說,身為河南人她深感驕傲。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不少游客看了兩遍《幻城》劇目,只為更加深入了解河南的文化寶藏。該劇目以現代化聲、光、電為表現手法,讓不同朝代的先哲與名人齊聚一堂,劇中可以聆聽老子與孔子進行的哲思辯論,還將唐宋繁華盡收眼底,古往今來的詩詞名家一一登臺吟誦……“看完后,突然對河南有了不一樣的情感,我想致敬這片偉大的土地。接下來我要好好逛逛鄭州、洛陽、開封,重新認識河南。”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如是說。
非遺之美 創意生活
在洛陽,“瀍壑朱櫻”景區無疑是國慶假期最熱鬧的景點之一。10月1日至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洛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承辦的“黃河非遺國際創意周”在這里舉行,30多個非遺創意項目、近百個非遺傳統消費體驗和展示項目齊聚于此,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舉辦黃河非遺國際創意周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具體行動,旨在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通過展示‘非遺之美創意生活’,推動非遺產品的全鏈條文創產業發展。”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姜繼鼎說。
在非遺創意展示區,二十四節氣創意展等以更多元、更年輕的表現形式,展現了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最新成果。
在陶瓷創意展上,福建德化白瓷、許昌孔家鈞窯、廣東紅釉彩瓷、深圳國瓷永豐源等產品琳瑯滿目、爭奇斗艷,既有時尚藝術設計,又充滿了生活氣息。
“黃河非遺點亮老家河南”首屆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展廳是活動一大亮點。陳家溝祖祠東西廂房文化提升、新鄉輝縣市郭亮小學改造、說瓷唱韻系列文創設計等8個空間類和14個文創類項目集中展示了“大賽”關于黃河之村非遺賦能空間類和黃河之禮非遺賦能文創品類的設計方案和成果。
來自陳家溝的陳科說,她從小就練習太極拳,后來考入北京體育大學,得到大賽的消息后,馬上組織同學參賽,希望為家鄉探索出一條非遺資源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另外,文創市集展示了三彩瓷器藝術品、魏晉戰鼓、三彩壁畫、陶器、皮雕、面塑、泥塑等項目,“潮”味十足。汝州玉松汝瓷傳承人李曉涓表示此次參展獲益匪淺,她將借鑒其他傳承人的寶貴經驗,推動非遺嫁接時尚設計、實現跨界融合,將汝瓷工藝發揚光大。
科技加碼 文化煥“新”
10月4日下午,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展演廳內座無虛席。舞臺上,沉浸式數字化舞美、全息紗布影像營造出美輪美奐的視覺場景,綿延悠長的天籟之音仿佛從遠古穿越而來,讓臺下觀眾深深陶醉。
“這趟河南之旅遇上華夏古樂,美妙難以言說,值!”廣東游客鄒先生說,這是他首次沉浸式體驗古樂演出,鐘鼓磬瑟,簫管琴笙,漢舞唐韻,樣樣精彩絕倫。
河南博物院音樂文物館藏豐富,比如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樂器編鐃、陶塤,鹿邑長子口墓出土的骨排簫,淅川下寺出土的王孫誥編鐘等,這些樂器都屬于那個時代的“頂流”。
華夏古樂團團長霍錕說,今年以來,河南博物院全面提升華夏古樂節目展演的數字化水平,重點詮釋音樂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
正如霍錕所言,近段時間頻頻“出圈”的河南博物院越來越“潮”,場館不僅實現了5G全覆蓋,還將先進的數字技術融入展陳、社教和參觀服務中。
“十一”長假,恰逢河北博物院國寶“長信宮燈”做客河南博物院國寶特展廳。如果觀眾近距離欣賞完之后仍感覺不過癮,可以掃碼把文物信息帶回家看個夠。
步入東配樓社會教育體驗廳,要穿過“5G+全息技術”打造的“蓮鶴方壺”霧幕,可以跟2000多年前的文物來個親密“擁抱”。走進“5G+沉浸式千里江山圖”時,青翠的山巒迎面而來,眼前的千里江山緩緩流動,帶來“人在畫中游”的全新體驗。旁邊的三維國寶魔墻,可以360度自由旋轉、放大縮小館藏文物,在近觀文物之美后還可以掃描文物下方二維碼,聆聽文物背后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博物院傾力打造的考古盲盒火爆全網后,幾天前,又推出了“一起考古吧”小程序,通過探鏟、手鏟、毛刷等考古工具模擬真實的考古發掘環境,可以在線挖掘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武則天金簡、賈湖骨笛、杜嶺方鼎等“數字文物”。
我省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名稱
今年,國務院公布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省有12項非遺入選,涉及民間文學、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多個類別。至此,我省已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25個,涵蓋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玄奘傳說
●陜州鑼鼓書
●幻術(寶豐魔術)
●烙畫(南陽烙畫)
●魯山窯燒制技藝(魯山花瓷燒制技藝)
●金鑲玉制作技藝(郟縣金鑲玉制作技藝)
●小吃制作技藝(逍遙胡辣湯制作技藝)
●中醫診療法(張氏經絡收放療法)
●中醫診療法(宋氏中醫外科療法)
●農歷二十四節氣(內鄉打春牛習俗)
●廟會(商丘火神臺廟會)
●祭典(老子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