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加快建設文旅強市 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文章來源:網絡 添加時間:2020-11-12 瀏覽次數:1674
國家級“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功獲批,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客家之源紀念館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央視中秋晚會成功舉辦,打造“古都夜八點”“古都新生活”文旅消費品牌,“兩節一會一論壇”影響力持續提升……
副中心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文化旅游發展亮點頻現。今年,我市文旅系統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行動,推動文化旅游實現“三個轉變”,讓“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城市名片更加響亮。
發力項目建設,弘揚黃河文化
眼下,位于龍門大道與古城快速路交叉口東南角的一個項目建設現場施工正酣。不久的將來,這里將建成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打造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地標。
作為黃河流域的文化大市、旅游大市,讀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國家戰略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既是洛陽重塑文化自信、彰顯特色優勢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今年,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努力推進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盤子,主動銜接上級規劃,做好洛陽規劃和具體落實工作。國家級“河洛 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功獲批,為加快建設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再添新動力;著力打造隋唐洛陽城、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文化地標,鞏固河洛文化的主 體地位;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客家之源紀念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和牡丹博物館等115個總投資920億元的重大項目全面實施;24家研學 基地和“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6大研學板塊,讓“研學洛陽讀懂中國”更加響亮。
激活消費潛力,優化文旅環境
繁星閃爍、龍馬奔騰、神龜出水……今年,利用激光投影、立體聲、燈光等科技手段,將音樂、影像、建筑、歷史融為一體的應天門3D投影燈光秀火了,相關視頻頻頻出現在視頻平臺中,隋唐洛陽城應天門已成為來洛陽旅游必打卡景點之一。
自今年5月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五提”行動部署,我市積極打造“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品牌,開通“古都夜八點”號高鐵旅游專列,通過對傳統業態的提質擴面,培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地,打造夜間主題活動,截至9月底,實現文旅收入43億元。
不僅如此,隨著“遇見洛陽,邂逅清涼”享游洛陽暑期文化旅游活動、“古都新生活”文旅惠民品牌活動等一系列文旅惠民活動的深入開展,嵩縣、欒川 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我市形成了以夜間帶全天、以線上帶線下、以直播帶實體、以中心帶縣域的文旅消費新格局,文旅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成為拉動 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城市書房達到202座,“15分鐘閱讀文化圈”基本形成;新建旅游廁所64座,連續三年獲評全國旅游廁所革命先進市;聯合豫晉陜3省11市成立 “華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廣聯盟”,洛陽、濟源兩地旅游年票實現一體化……時尚洛陽城正成為“常來常往、常來常想、常來常新”的詩和遠方。
今年9月,全市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在全省率先實現由負轉正;國慶中秋假期,全市接待游客702.35萬人次,旅游收入63.59億元,旅游收入排名全省第一。
聚焦重大活動,擴大國際影響
前不久在我市舉辦的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專家云集,異彩紛呈。這場盛會不僅留下了促進古都文明傳承和發展的新思路、新辦法,也讓古都煥發時代光彩,凝聚起中國文化的自信。
節會活動是塑造品牌、展示形象的有效手段。今年,疫情之下的第38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以“云賞牡丹花開滿屏”的全新打開方式,讓世界驚艷。第 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更具“國際范兒”,河洛文化旅游節迎來沿黃九省賓朋,共同講好黃河故事。“豫見快手·嗨在洛陽”快手網紅文旅大會、央視中 秋晚會、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評獎先后在洛舉辦,古今輝映的洛陽盛裝出鏡,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大幅提升。
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提升歷史文化遺產展示利用水平,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豐富文旅業態,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推動全域旅游創建,持續提升“兩節一會一論壇”交流平臺,強化區域協作,加快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為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 市圈形成新引擎作出文旅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