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讓好風光變成好日子
文章來源:網絡 添加時間:2020-07-29 瀏覽次數:1549
夏日清晨的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福來村,青山如黛,綿綿云霧像老阿媽溫暖的手撫摸著蒼翠茶園。
兩千余畝高山有機茶園、獨具川南建筑風格的傳統民居枇杷垴、絢麗多彩的彝族風情文化,豐富的山水文化旅游資源讓福來村“做旅游肯定有搞頭”。然而長期以來,曾是省級貧困村的福來村一直“藏在深山無人識”。
“福來村終于要搞旅游啦!”為喚醒貧困地區的沉睡旅游資源,讓貧困地區的好風光變成貧困群眾的好日子,中國旅游集團履行央企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發揮自身旅游主業優勢,挖掘貧困地區旅游資源。經過全面踏勘、認真梳理,并經集團領導、專業團隊多次實地考察、深入論證,最終選定福來村 6 組打造馬邊福來美麗鄉村項目。
“我們將集全集團之力,將福來村打造成‘產品有賣點、效益能持續、幫扶有實效、產業有引領、模式有創新’的第一個美麗鄉村標桿項目。”中國旅游集團董事長萬敏表示。
2019 年 12 月 10 日,馬邊福來中旅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注冊成立。10天后,由中國旅游集團控股、總投資 5000 萬元建設的福來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項目破土動工。村里的百姓難掩喜悅之情:“福來村以后可真就有福嘍!”“原來枇杷垴的老房子,經中旅集團重修后好漂亮啊。”站在逐步成型的游客中心面前,看到旅游公司展出的民宿效果圖,多年擔任護林員、對美景基本已經“熟視無睹”的村民周宏志滿是驚嘆:“現在村民們住上了政府修的新房子。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那些我們早想搬離的破舊的老房子、吊腳樓,還有看看山、聽聽鳥叫什么的,經過人家旅游公司這么一修一弄,就成了能吸引城里人來花錢的聚寶盆了!”
背靠“金山銀山”,好多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今天的折耳根(一種當地野菜),是隔壁王婆婆早上剛從自家地里挖的,純天然,味道巴適得很。”午餐時間,在旅游公司做廚師的楊旭玲熱情地向公司職員介紹著當天的特色菜品。作為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旭玲也曾斷斷續續外出打工,但在外邊總是難以安心,收入也比較低。這次趁著旅游公司招收當地村民,她當上了公司廚師,每月能領到 2400 多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工作,既能照顧父母孩子,又能掙錢養家,楊旭玲很是珍惜現在的好日子。不僅是就業,守著“聚寶盆”,村民們掙錢的門路也多起來,如旅游公司食堂的絕大部分食材都向當地村民采購,這也讓村民有了一筆“意外之財”。
脫貧致富,既靠產業,也要靠人的素質提升。福來美麗鄉村項目開工以來,中國旅游集團既高品質建好項目,又謀劃如何通過項目為馬邊培養旅游人才,為當地徹底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進一步夯實基礎。這不,已經成為旅游公司職員的吉赫流欣,在公司的引導和鼓勵下,開始認真學習有關彝族非遺和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識,為向遠道而來的朋友介紹彝文化而積極做著儲備。作為一名彝族人,她一想到要打造彝族美食、彝族節事活動、彝族歌舞演藝劇,一展彝文化的魅力和風采,渾身就充滿了干勁。
不能讓“美麗”打折扣,中國旅游集團脫貧攻堅監督檢查小組緊盯扶貧專項監督各項工作的落實。2020 年 5 月,集團派員赴馬邊開展扶貧工作專項檢查,督查旅游扶貧項目工作進度,現場指導福來美麗鄉村在建工程安全和質量管理,并對駐地工作組2018 年 4 月以來的公益性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資料審查,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公開透明,發揮最大效益。
馬邊縣已于今年 2 月18日退出貧困縣序列,但中國旅游集團的幫扶之旅仍在繼續,福來鄉村旅游的發展之路仍在繼續……